教学科研

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软着陆”

发布时间:2023-11-23 点击数: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渐增多。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开展好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学科教学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渠道。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重任。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以,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新常态。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传授知识、能力培养、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等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软着陆”,达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在教学目标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素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教学目标体系中的应有之义。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目标。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备课中把握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才能在教学中较好地把这些因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问题,要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备。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寻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渗透其中。如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有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内容,也有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把握住了这些内容的人文性质,才能较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调整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再如,科学教材中,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体现出的创新思维品质、逻辑思维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应当充分地挖掘和利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创设课堂环境和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关心、理解、尊重学生,形成师生互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舒畅地投入学习。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循循善诱,满足学生自尊和爱的归属心理需要。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和积极创设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提问问题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积极发言交流,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的做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布置作业的难度要适中,避免学生的畏惧心理;作业的数量要适度,避免学生的厌烦心理;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为例,作文是学生倾诉心声的很好途径。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一吐为快”,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给xx的一封信》等,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言为心声,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和教育。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发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

  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指导,也是和学生交流的好机会。作业批语是沟通师生心灵的良好平台,教师要借助批改作业写评语的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写作业评语时要敞开心扉,以情感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批语一定要有鼓励性,通过批语启迪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通过作业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四、在课外辅导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外辅导中,教师要将爱洒向每一位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不正常的表现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如果是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学习或其他问题,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和波折,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要坚决杜绝讽刺、挖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就会产生心理认知障碍,苦恼,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等,进而会产生厌学情绪。再如,有的学生胆小,上课不敢发言,有的学生不善交往,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不高,极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这都是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待这些情况,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伸出关爱之手,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化解所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援助时应注意方式方法,要采取及时鼓励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在学科活动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这会给学生提供心理体验的机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是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方式越来越形式多样,课堂更加开放,老师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组织实践性学习和一些具有学科特点的活动,这些为学生之间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体验提供了机会。教师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如适时开展朗诵、演讲 、辩论、社会调查等活动,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通过活动,可以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交往的能力和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耐挫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新常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科教学中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随课潜入“心”,育人细无声的效果。


推荐新闻
标签
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成立于1987年,原威海市环翠技工学校,是一所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2010年迁入威海临港区,2011年经威海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威海工业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
Copyright © 2023~2026 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铭万科技    鲁ICP备18023741号-2